這本書是在萬聖買的,因爲對標題感興趣拿了回來,回去一看,果然是一本好書。介於 我前半部分是在連廊斷斷續續讀的,在此,我便零零碎碎寫一點罷。
一開始最吸引我的是他有討論自我教育。對於一個不怎麽和外界交流又叛逆的孩子來説,自我教育可能是成爲一個合格而完整的人的惟一出路。大概是在高中的時候,我莫名其妙地想到了這個概念,而行動,或許更早。其他人或許認爲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,因爲和社交、升學、就業挂鈎。也不知道是生來如此還是標新立異,我總是和他人有區別,總不能給我訂製一個私人家教罷?所以自我教育於我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。
對我而言,接受教育的目的,一是“成爲我自己”,一是“完成天命”。但如何實現,我一無所知。語言是我最重要的東西,可我該幹什麽呢?屬於“英語語言文學”的思維方式是什麽?翻譯的行規是什麽?如何學外語?我一概不知,只會祈禱。大概我不是個合格的英專生吧。至於成爲我自己,那更是一件難事。我并沒有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,我只能在摸索和嘗試中向前。
好在書裏有些提示。科學、歷史、政治、語言、禮法、愛、藝術、宗教、思維方式,這些都很重要。我首先是東亞文化圈的公民,然後才屬於中華民族。其實也不必這麽説,畢竟中華文化對東亞文化圈的影響是巨大的。我當接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和一些其他的優秀文化,並努力將東亞的文明發揚光大。這也是我的使命之一。用語言架起溝通的橋梁,本就是語言人的工作。
最後聊聊大學。我可以坦白説,華電是個好的學校,但不是一個很好的大學。說是個很好的學校,一是華電待我不薄,我得說上這麽一句,再一個是雖然很離譜,雖然每天好鋼用在刀背上,但是對學生還是比較負責的,就是方法很詭異。說不是個很好的大學,主要是針對管理來的。他不自由。比起大學,更像高中。從保姆式的教學以通過專四,到快畢業了依舊迷茫的大多數,再到“買半根棒”的笑話,都表明這一點。畢竟,“如果經過嚴格挑選的大學生,在整個學習期間仍然要走一條學校規定的安穩之路,那麽,大學就不成其為大學了(原文如此)”。
不過,書上説的那種老師還是有的。張教授我覺得就是,上他第一節課的時候就覺得“這個老師有點東西”。可惜我沒什麽天賦,數分考場上試卷都看不懂,只打了四分,最後去了外院,學我這輩子注定要學的語言。其他老師也都是很好的人。書上説的那種學生也是有的,是我自己。當然,X那樣的人也不錯,至少她知道自己要幹什麽。原來總在想,這也忘,那也忘,成績又差,我上的是個什麽大學。現在覺得,爲了知識和自我塑造而學習,甚至頂著讀不完本科風險的我,上的才是真正的大學。可能有人會説,慧子你不是也准備考試嗎?不是也擔心過不了嗎?只能説,很多人接受教育是爲了通過考試,而我通過考試是爲了接受教育。并沒有貶低其他人的意思,只是目前職業教育還不夠强,逼得大家來大學混文憑。
怎麽説呢,把知識硬塞進腦子,總好過沒有文化。可我想不必用二十多年。有限的、供人探尋自我和世界的空間,該留給書中所謂的“精神貴族”和其他找尋自我和真理的人。和天分無關,和心態有關。給他們一個自由環境,少盯著升學率、就業率,社會會變得更好。
總之,作爲老師也好、學生也好、父母也好,同時身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我們應該行動起來,尋找合適的方法,教育自己,教育他人,也接受他人的教育。社會需要好的教育,而接受好的教育,卻正是爲了我們自身。